16年EMBA 企業管理

有人戲稱,EMBA的E是“容易”(easy)或“昂貴”expensive的意思。企業的老總們不必削尖腦袋參加入學考試,然而當他們重回課堂時,就會感受到做學生不易。廈大的EMBA每門課學生會收到一個白色的紙箱子,第一門課“企業競爭戰略”的所有課程講義、書籍和閱讀材料都放進去,大概有5公斤左右,如果全部修完課程,16個箱子摞在一起將近4米高。EMBA全稱為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,是專門為在職人士設計的“精英教育”。按照教育部的規定,EMBA班的學生為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,工作經歷8年以上,其中在管理部門任職至少5年的管理人員。而對這些“金領”們,有資格辦EMBA的高校紛紛開出高價,國內的幾個EMBA一般在20萬人民幣左右。

時間、精力、資金的高投入、參與者來自財經界工商界的精英,這一切使EMBA披上了光環和面紗。究竟中國EMBA的生源和師資來自于哪里?他們會學些什么?他們怎樣上課?他們交流什么?EMBA究竟有什么魅力使他們仍不辭勞苦地在公司和學校間奔波?投資20萬學習EMBA他們的感受是什么?

為了揭開EMBA的神秘面紗,記者特意做了一次四天的全程跟蹤采訪,親歷了EMBA教學中的每一個理論的分析,每一次案例的討論,希望給讀者提供一個感性的角度認識和理解EMBA。

剛剛上課時,老師劉持金就提醒同學“誰不和我的目光對視,就提問誰”,并玩笑似的“建議”老總們,在上眼皮上畫上眼睛,在這樣的掩護下打盹兒會比較安全。什么是企業競爭戰略?劉老師用“猴子和獅子”的故事做了開場白。

猴子和獅子同在一個島上。獅子想把猴子吃掉,于是猴子爬到樹上不下來。過了兩天,樹上的猴子也餓得不行了,于是猴子說:“與其我們兩個都餓著,不如你游到對岸去,那個島上有很多東西吃。”獅子認為有道理,于是來到了海邊,但它發現海水很深,非常危險。于是獅子又回來找到猴子問:“我怎么過去呢?”這時猴子大笑著說:“游到對岸是一個戰略問題,而如何游過去是一個戰術問題。”

故事的目的是要說明“企業競爭戰略”應該是在中長期的目標下的具體的行動方案。而戰略和戰術是兩回事。

那么競爭戰略對于企業到底有多重要?劉老師用“瑞士表反擊日本電子表”和“日本汽車進入美國高端汽車市場”兩個案例解釋制定戰略對于企業的意義。

案例一:瑞士以出產Longines浪琴手錶特賣會 http://www.buy-copys888.com/Longines-watches.html高檔機械表而聞名,像勞力士、歐米茄等品牌的手表歷來都是身份、地位的標志。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,日本研制出了石英電子表,每塊手表的價格只有5美元,精確度甚至超過了瑞士表。于是,有百年傳統的手工作坊的瑞士表突然間喪失了市場競爭力,無論是在價格方面還是從計時角度看,瑞士表都難以和日本的電子表競爭。

于是,瑞士表企業坐在一起商量如何進行企業戰略決策。爭論分成了兩派:一派認為,瑞士表靠機械表起家,銷售目標鎖定的是高端用戶,瑞士表賣的不僅是計時器,更是品牌,所以只要堅守高端用戶,沒必要進入低端市場;另一派人認為,低價的石英電子表正在歐洲市場迅速流行起來,如果不生產電子表,這不是無視市場變化嗎?喜歡電子表的都是年輕人,他們是未來高檔表的消費者,電子表必然會擠占高端手表市場。

EMBA教室的座位是半弧形的,中間有通道,講課時老師部分時間是站在學生中間的,課堂上師生交流的頻率非常高。劉老師講著,忽然停下來,問身邊的同學,“你是哪個行業的?如果你是瑞士表的生產者,如何決策?”問下來,幾個同學的看法也并不一致。

最后瑞士表的企業還是決定将Audemars Piguet愛彼手錶特賣會 http://www.buy-copys888.com/Audemars-Piguet-watches.html進入電子表競爭市場,否則大量“日本制造”的手表將狂涌進歐洲市場,卡西歐、西鐵城等日本品牌會深入人心,然后很有可能推出手表市場的高端產品,威脅到瑞士手表的生存。事實證明,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手錶專賣店 http://www.buy-copys888.com/Patek-Philippe-watches.html瑞士表的這一策略是正確的,通過推出SWATCH品牌的電子表,迎合青年人時尚、前衛的消費觀念,同時以限量生產的銷售模式,有效地塑造了電子表市場里的高端品牌形象;在高端機械表市場,通過品牌經營守住了市場,有效地抵御了日本表的競爭。

緊接著,劉老師又講了一個截然相反的案例:

案例二:日本汽車進入美國市場,競爭對手沒有積極地應對,在“石油危機”的幫助下日本汽車“長驅直入”,最終進入高端汽車市場。

20世紀70年代,日本汽車開始進入美國低檔轎車市場,當時這并沒有引起美國汽車行業的重視。美國人認為,日本汽車不可能成為主流產品,因為日本車的設計不符合美國人的性格。在當時,只有沒有經濟能力的大學生才買日本車。

然而,汽車市場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,有一個東西從此改變了這種觀念!

劉老師突然問:“知道這是什么嗎?”

“石油危機。”

“對,能源危機!”

這場石油危機使美國人每次加油幾乎要多兩倍的價錢。這迫使美國消費者關注起日本車,美國人發現,日本車不僅省油,而且維修的次數比美國車少,服務也做得很好。于是,日本車開始在美國市場走俏。日本車的品牌開始深入人心。

“李總,接下來,日本車面臨一個問題,你覺得是什么?”

“……降低成本,擴大生產。”EMBA的課桌前面插著每一個學生名字的牌子,字很大、很清楚。老師提問時一定是先直呼其名,同學回答問題時也都要使用麥克風,以便教室里的所有人都能夠聽清楚。對于在課堂上這樣暴露身份,并在所有同學注視下大聲講話,老總們開始不太適應,被老師點到名字時總有些緊張。

“但有一個問題:誰都不愿意永遠依靠薄利多銷,是不是?為什么質量好、服務好的日本汽車,卻只能在低端市場銷售呢?日本車如何能夠從低端市場進入高端市場呢?這又是一個競爭策略的問題,改變低端產品低價低質的形象并不容易,大家有什么辦法?”

“大家同意嗎?分期付款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嗎?還有什么建議?”。

dtrasass@@@@@

arrow
arrow

    gongzs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